-
08/03 2004
“老字号”的驻颜秘诀
--访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南方工报》记者:朱少丽 特约通讯员:邵仲刚 时间:2004-07-30
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巡礼
在南粤,如果你是外地人,好客的广东人常常会提醒你;去湿防燥,记得喝“王老吉”。历经175年风雨洗礼,百年老字号的王老吉今日愈发显得风姿绰约,朝气蓬勃。近年,该公司连续两次实现“三年翻一番”的经营目标,去年完成销售收入3亿元,比上年度增长28%。年底公司全面通过GMP认证,标志着公司在广东省先进企业、全国中成药50强行列的基础上又迈开了一大步,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率先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企业之一,是什么使这个国有老企业能永葆青春,步入改革发展的快车道呢?
员工每天自发加班加点
公司党委书记祁茂林毫不犹豫地说:靠的是严格的管理与和谐的劳动关系。 在谈到如何营建和谐劳动关系时,他动情地说;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对待工人只要心换人心,就能激发他们的无穷的智慧和创造热情;营造快乐的工作、生活环境,给员工搭起一个能施展才能的舞台,企业发民就会前途无量。这些年,最令他感动的是一些员工视企业如家的那种情怀。有一次一个老职工兴冲冲闯进他的办公室,一见面就攥着他的手往外跑,原来,这个工程师想了一个办法把躺在仓库里的15台闲置机器活了,经过改装后的机器运作良好,以前,这些“家伙”总爱出毛病,经常停机。过去一天要两个人守一台机,改装后是一个人看两台机,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工会负责人还告诉记者,最近几个月,大伙忙得不可开交,目前,公司GMP认证验收工作刚结束,为把工作干得最好,很多员工每天自发加班加点到很晚。
灰姑娘变成现代职业女性
孩子出外打工,家长难免牵肠挂肚,但在王老吉,在快乐和谐的劳动氛围中,父母都放心把孩子交给公司。一位23岁的外来务工人员刚来公司不久,工会通知他过生日派对。他还清晰地记得,那天公司领导和40多名员工聚在一起,同唱生日歌,同切一个蛋糕,他说这个生日终身难忘。
有30年工龄的陈少萍现是公司计量室高级管理员,1999年她遭遇了家庭变故,与正读初中的女儿回到娘家,随后房子问题成为她心中难解的痛,公司领导了解到她的困境后,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她解决住房,鼓励她振作精神,没了后顾之忧的她一心扑在工作上,把精力投入到宣传和推广OTC上,通过竞聘成为市场部宣传主管,近年她主持发表的计量QC成果中,连续两年被广药集团评为优秀成果。她说,她从一个彷徨无助的灰姑娘变成一位现代职业女性,是王老吉这方水土培育了她。
领导每周五和员工共进午餐
员工说,在“王老吉”工作,心里踏实。每逢节假日,不管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是本地员工,都能享受到家庭的温馨。公司领导班子还规定每周五都要和员工共进午餐,一是了解饭菜是否合员工口味,二是藉此机会也倾听员工对企业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在这里没有随意炒工人“鱿鱼”的现象,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在岗位竞聘中落选的人员都得到合理安排,最近三年公司无一名下岗失业工人。
员工为企业,企业也想着员工,这些年,企业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各种商业保险,并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及时化解矛盾。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公司工会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成立多个职工读书小组,去年还成立“王老吉艺术团”。员工生活犹如芳麻开花节节高,工资从过去每月几百元增长到现今普遍每月2千元以上,一些员工还购置了私家车。 -
08/02 2004
肯德基:广东凉茶不是“地方牌”
民营经济报 2004-07-30 本报讯 记者李星慧报道:记者日前获悉,王老吉将有望被肯德基推向全国,肯德基售卖广东凉茶绝不仅仅是“地方化”那么简单。 从7月26日起,国际快餐巨头肯德基作出让业界大感意外的举动:在广东的200家餐厅里,推出中国南方人再熟悉不过的饮品———广东凉茶。在经过一年多的洽谈之后,王老吉药业正式成为了国际快餐巨头肯德基的多个供应商之一。 从卖菜汤、卖白粥,到今天将广东老字号引进洋快餐,开卖广东凉茶,肯德基的行为受到种种猜测,被看作是“从本土化走向地方化的标志”。但据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鉴于广东凉茶在全国市场的潜力,肯德基有可能将凉茶卖向外省。 自从去年非典之后,广东凉茶早已在全国打开名声,由王老吉药业授权给东莞加多宝公司生产的红色罐装王老吉就将今年的重点市场放在了外省区域。据说目前已提前完成了全年的销售计划,这两个月竟数次出现脱销断货现象,可见广东凉茶在外省市场的大潜力。 对于何时在全国范围推广广东凉茶,百胜餐饮的新闻发言人首先向记者肯定了王老吉是肯德基的长期产品,但对于具体的推广计划则表示暂不便透露。广东人一年四季都会饮用凉茶来消除内热,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生活习惯,肯德基因此选择了广州、深圳市场率先推出。 肯德基的这一举动,对王老吉品牌走向全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王老吉药业的相关人士表示,不排除和其它餐饮企业也进行类似的合作。 -
07/30 2004
民营经济报:一只鸡+一杯凉茶=?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民营经济报》2004-07-30 记者 陈劲虹 实习生 郭艳萍 ‘王老吉之所以与肯德基搭伴而行,关键是看到肯德基方面也有把计划向全国推广的打算,能够与企业自身“市场北伐”的营销思路相配合,推动凉茶的全国销售。’ 广州老牌凉茶王老吉本周正式登上跨国快餐巨头肯德基的柜台,一个是地方特色浓厚的中华老字号,一个是国际化运作的快餐洋品牌,合作对双方来说无疑是经营及销售领域上的一次突破。前者史无前例地打破了两大国际碳酸饮料品牌在洋快餐业的垄断局面,后者则首次从改良产品直接过渡到引入完全本地特色化的出品。肯德基在华发展本土化和王老吉拓展多元化市场的营销战略通过这次合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表现。 肯德基:将本土化进行到底 作为这次合作的提出者,肯德基广州分公司早在去年5月SARS刚过的时候就主动展开了与王老吉的接触。选择与王老吉这个广东凉茶的第一品牌合作,在一年多的谈判过程中,虽然曾受到禽流感等外界因素的干扰,但似乎并没有影响肯德基引入凉茶饮品的打算。肯德基已经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市场将本土化策略进行到底。 从最早的菜汤到现在的广东凉茶,肯德基不断推出新产品来配合在华“本土化”发展的战略。 如果说当初菜汤的面市是一种尝试,那么接下来的粥、老北京鸡肉卷便是更深入的探索,结合中国市场的口味和快餐的形式,老北京鸡肉卷的成功使肯德基进一步认识到产品在“本土化”方面发展存在着巨大潜力。广东凉茶的出现使“本土化”已经彻彻底底体现在这个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新饮品”上。对于广东的消费者来说,凉茶悠久的历史也代表着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肯德基把这个传统引入到以潮流、时尚为标榜的洋快餐行业,不仅表现出对中国原有饮食习惯的兴趣和重视,而且更加突现了自身“本土化”经营的形象。 一系列由浅入深的“中国滋味”产品,正是肯德基“本土化”最直接、最有力的标榜,也最正面地反映出“本土化”战略在大众中的被接受程度,同时决定着“本土化”路线最终的成功与否。 王老吉广东凉茶目前只是在广东范围内的200家肯德基推出,针对的受众还只是局限在有饮用凉茶习惯的广东消费者。不过肯德基方面表示“先从区域着手推出新产品,然后再逐步推向全国市场”是企业推广新产品的习惯性做法,新产品的推出还是以全国市场为目标。 局限在新产品口味相符的地区推出新产品,除了能让消费者比较快地接受新产品、容易进入市场外,还能为其他不了解这种口味的区域营造一种新鲜感,从而培育市场对新产品的兴趣和关注。 王老吉:巧借外力“北伐” 作为国内凉茶的第一品牌,王老吉这次与肯德基的合作大大提高了凉茶这种地域性饮品在市场上的地位,能够进入竞争激烈的快餐饮品行列,对王老吉开拓多元化销售渠道、提升品牌效应起到明显的作用。在这次合作当中,王老吉方面指出只有善用各种资源,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机会和发展的前景。 近年来,王老吉接收到不少的合作邀请,但是本着善用企业“资源圈半径”的原理,企业对每一个合作机会都以审慎的态度对待。这次能够成功与肯德基签署合作协议,王老吉强调除了对方是跨国著名品牌、目前在国内的连锁数量已经高于麦当劳这些硬件外,关键是看到肯德基方面也有把计划向全国推广的打算,能够与企业自身“市场北伐”的营销思路相配合,推动凉茶的全国销售。在凉茶铺满街都是的市场环境下,如果单纯是广东市场的短期策略,并不能为王老吉的发展带来多大的空间,因此王老吉也有可能选择其他的合作伙伴。 为了能够让王老吉凉茶走向全国,企业在开拓多元化销售渠道上进行了多种尝试,从冠名专列到登上南方航空以及厦门航空的飞机,再到这次跃身洋快餐的饮品行列,系列动作不断地为企业“市场北伐”创造条件,与肯德基的本土化系列动作可以说是不相伯仲。 这次与肯德基的成功合作给予了王老吉更多的信心,王老吉方面表示希望以后合作的范围能够进一步扩大,在更多的连锁网络中建立起企业的销售。目前尝试中的合作项目除了跟金羊发行联手,在销售网点以旧报纸换购王老吉产品外,还有与邮政网络的洽谈,希望借助邮政系统的配送网络,为企业产品开拓一条新的流通渠道。 王老吉方面指出,与肯德基的合作中存在着功能互补的营销策略,这也是双方合作的其中一个关键的内容。 国人向来都有“上火”的概念认识,肯德基的食品容易上火,而王老吉的广东凉茶正好具备去火的功效,在功能互补上刚好吻合。在产品形式上,为了配合肯德基方面的需要,王老吉方面还专门提供了适合餐厅运作的15克王老吉颗粒与10安士杯,并为此重新申请了一个新规格包装———15克装王老吉凉茶颗粒(食字号),希望通过双方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互补。 据了解,双方自本周一合作推出后至今销售情况都相当不错,相信市民对广东凉茶搭配肯德基炸鸡的组合还抱有相当大的新鲜感。虽然有观点担心“凉茶文化”在其他地区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可能会缺少市场。但是王老吉方面认为,出于对新组合的新鲜感和选择的多样性,以及最重要一点“物以稀为贵”,预期在北方市场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一点。希望通过合作能够帮助王老吉建立健康饮品的概念,以一种时尚、健康的姿态站立在市场上。 -
07/30 2004
《商业时代》杂志:如何 “老当益壮”--中国老字号兵法解读
头戴马聚源,脚蹬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这句民谣道出了老字号曾经在人们心中的份量。然而大浪淘沙之后,昔日老字号流光溢彩的金匾如今已被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根据权威部门统计, 我国现有近1.6万家老字号企业,其中70%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经营十分困难,20%能够维持,只有10%蓬勃发展。 老字号是不是真的老了?老字号如何才能实现突围?老字号真的“老”了 老字号的优势在一个“老”字上,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但其劣势也是在于它的“老”。 体制老化 与国外百年企业多是家族企业不同,中国的许多老字号都是国有企业,这种体制遏制了企业活力的焕发。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员老化,老字号太多的离退休人员,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二是思想老化,老字号员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市场形势,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三是效率老化,因为是国有企业,大多习惯于准点上下班。以餐饮业为例,晚上八九点正是餐饮黄金时间,可有的老字号已经关门歇客了。 产品老化 产品老化也是老字号的致命弱点。例如,一家生产刀具的“老字号”多年来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工艺、传统的管理,企业和产品仅仅靠老字号的品牌支撑着,产品质量和市场推广都很不到位。而一些新兴的现代化企业,目前正以强劲的势头抢占着市场,而这家“老字号”在市场推广中还靠赠送一块磨刀石来参与竞争,如何能不败? 生产老化 由于是小批量或手工制作,老字号的产品质量等缺乏稳定性。比如德州扒鸡,其口味是独特的,但因为是人工生产,其配方就有较大的随意性,每个厨师做出来的味道都有差别。这使得老字号很难以工业化规模生产,难以大面积推广。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菲律宾一家由华人创办的名为“超群”的中餐公司,其通过核心配方的规范化管理,实现了工业化运作,可以在一分钟内做出红烧牛肉,而且300个店一个口味。该店在激烈的竞争中打败了麦当劳和肯德基。 经营老化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成本和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尤其在一些国有老字号企业中,高成本生产和低效率运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问题,这些问题的沉积,常常成为企业经营不善,乃至亏损、破产的重要内因。 老字号如何 “老当益壮” 中华老字号要实现突围,“老当益壮”,必须在“新”字上做文章。 经营模式创新 目前的中华老字号,大多是家门口的老字号,只立足于本地,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根本形不成规模,更谈不上国际化。因此跳出陈旧的经营模式,培养现代营销意识,引进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务之急。 特许经营在国际上被称为第三次商业革命,它具有能够迅速扩展业务、又不需巨额投入等特点,很适合目前的老字号,尤其是一些餐饮企业。全聚德、东来顺等老字号都已采取了连锁形式经营,并从纯国有变为股份制经营。 产品创新 很多老字号活到今天,靠的是“一招鲜”。但是,百年前是绝活,百年后不一定还是绝活。相当多的老字号今天仍旧在倚老卖老,以单一的产品来维系整个企业的发展。对于消费者而言,现在可供选择的同类产品很多,老字号已经失去了它的优势。 地道的中餐老字号全聚德出了烤鸭汉堡,一面世就博得了满堂彩。同样是剪刀,“王麻子”与“十八子”等一些新品牌相比,在产品款式、科技含量上都已经落后。阳江的“十八子”虽然不具备“王麻子”、“张小泉”等老字号品牌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但十几年来,“十八子”从求变求新的角度出发,填补了国内制刀史上的10多个空白,累计获得60多项专利,充分体现了“十八子”的产品竞争力。一向以秘制蚝油虾著称的“李锦记”,历经了110多年的风吹雨打,却并未被现代市场的大潮所淹没,相反越发老当益壮,原因就在于“李锦记”不断推出新的产品适应市场,在凭借旧装特级蚝油和虾酱两种产品打天下的同时,适时推出XXO酱、辣椒酱、鸡粉、瑶柱蚝油等酱料以及豉油鸡汁、卤水汁等一系列方便酱,创新使“李锦记”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品牌形象更新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由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一个样,老字号普遍品牌老化,缺乏活力,已经越来越难以对年轻人产生吸引力。为使老字号焕发新的活力,“李锦记”不失时机地设计新的品牌标识并导入全新的形象识别系统。为吸引年轻的消费者,北京同仁堂在其崇文门药店举办了为期六周的“丽人养颜节”,主题分别是“丽人护肤周”、“丽人美容周”、“丽人养颜周”……扩大消费针对面,突出经营健康的新概念,将服务对象扩大到年轻时尚的一代。 传播创新 长期以来,老字号主要凭借口头传播建立声誉。然而,这种口头的传播方式限制了品牌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现在许多老字号企业一般都属于地域性品牌,在地方上算得上是名牌,但出了自己的“地盘”就基本上没人知道了,因此必须改变固有的宣传模式和传播观念。 实际上,老字号有着令人羡慕的先天优势,资历老、关注度高,只需稍有动静,便引来媒体、公众的极大关注,可起到四两拨千金的效果。 前不久,由全聚德投资拍摄的电视剧《天下第一楼》在央视一套热播,由广州王老吉药业有限公司投资的电视剧《岭南药侠》也将于今年在全国播放。业内人士分析:电视剧一旦获得成功,再加上产品的跟进,将为企业带来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 为品牌上“养老保险” 近年来,由于缺乏品牌保护意识,老字号商标纷纷被国外企业抢注。品牌意识的缺乏,造成品牌无形资产的大量流失,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现在,大多数的老字号已经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全聚德已在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全聚德”商标,并在中、美、德、英、日等国开设了特许连锁店逾60家,形成了较大的经营规模,使得老字号扬名海内外。 由于造假的高额利润,一些金字招牌,更成了一些不法分子仿冒的最佳对象。如果老字号不在品牌维护重点环节上投入力量,那么市场迟早会被这些造假者蚕食,甚至最后消失。 老字号品牌的保护,不进行盲目的品牌延伸也至关重要。1995年,王麻子剪刀厂与北京市文教器材厂等毫不相干的十几个厂合并成立了王麻子工贸集团公司,并重新注册了“王麻子”商标,这成为老字号品牌延伸和盲目扩张的一大败笔。 借公关转“危”为“机” 危机是每一个企业在发展中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就像大家曾比较关注的同仁堂危机事件。患者联名起诉同仁堂,这件事同仁堂认为自己早就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了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肾病的情况,从法律上来说,已经对患者尽责了。但是从道义上、情理上,以“济世养生、取利于义”为经营理念的同仁堂已经在消费者的心中输了分。 雀巢公司因为对消费者采取同样的态度而被抵制长达10年之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当时有证据表明,雀巢公司向发展中国家销售的奶粉可能导致婴儿营养不良,许多媒介对此进行了报道。雀巢公司却不以为然,千方百计为自己辩护,甚至还把批评自己的社会团体推上了法庭。雀巢的这种做法点燃了人们的怒火,于是,抵制雀巢产品运动在美国全面开展起来,雀巢公司陷入了孤立的境地。直到这时,雀巢公司才开始认识到只依靠法律手段或是科学数据并不能解决问题,开始以积极地姿态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才慢慢得到大众的谅解。 在很多危机事件的处理中,最重要的是态度,事实有时退居其次,因为舆论总是保护弱者,主动表示关注是企业危机公关必须注意的首要原则,被动的应付只会损失更多。反观同仁堂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恰恰忽视了这一首要原则。 老字号应该如何做,才有可能顺利地解决危机?笔者认为,每一个老字号的金字招牌都是中国的国宝,来之不易,但市场无情,起诉事件一旦处理不慎,对老字号的负面作用将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危机危机,危就是机,危机中往往隐藏着机会,危机是企业一次难得的曝光机会,企业完全可以借此机会,重新树立品牌的良好形象。 主动联系顾客,对他们所遭受的痛苦或损失表示理解和关注,并积极采取措施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表示出对媒体的尊重,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记者恳谈会,主动与媒体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媒体是舆论的传播者,要想影响受众,必先争取传播者的理解。 对公众态度要坦诚,传达的信息必须准确、清晰,争取公众的理解。危机的发生,常常源于媒体、受众对事实的误解和企业的不透明。企业无论对错与否,都需要一个正确的心态,坦诚面对公众。人们会为一个“勇于负责”的企业叫好,却不能原谅不负责任的遮掩和逃避。在企业与公众的看法不一致,难以调解时,必须依靠权威发表意见。企业要善于借助公证性和权威性的机构来帮助解决危机。由于在很多情况下,权威意见往往对企业危机的处理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在处理危机时,一方面要做到谦虚自责,勇于承担责任,始终把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也要做到坚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既能控制事态发展,转危为安。
(商业时代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