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0 2004
潇湘晨报:“王老吉”慰问湖南交警 捐赠10万元消暑物资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长沙8月9日讯(记者刘怡斌)今日下午,湖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公司联合慰问了在烈日下工作的湖南交警,并送去王老吉凉茶及各类人丹、消暑药品。 炎火夏日,广大交警为了维护城市交通,顶烈日、冒酷暑,风里雨里,无怨无悔从事自己的工作。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施少斌代表全体公司员工向湖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捐赠价值10万元的消暑物资,并与湖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各位领导来到长沙市五一路、黄兴路步行街等主要道路4个交警执勤岗,现场赠送了消暑物质,受到了交警们的欢迎。
(稿源:红网)(作者:刘怡斌)(编辑:何冰) -
08/09 2004
证券时报:广州药业老品牌成新时尚
2004年08月07日 来源:证券时报 王老吉登上肯德基餐桌广州药业老品牌成新时尚 本报讯(记者 丛 林)“王老吉”———广东人妇孺皆知的祛湿降火凉茶;“肯德基”———跨国洋快餐巨头,两个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事物,近日竟走到一块儿。王老吉作为长线产品跻身肯德基餐厅饮品系列,自7月末首次进入肯德基餐厅后,目前已登上肯德基广州、深圳、南宁和海南四地200多间餐厅的柜台,王老吉向肯德基供货数量成倍数增长。 说起与肯德基的合作,王老吉人———广州药业(600332)旗下的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施少斌表示,肯德基不是王老吉的主要销售渠道,与肯德基的合作,目标不是销量的多少,而是开拓了品牌经营思路,借助肯德基的品牌和网点资源,拓展王老吉的市场发展前景,将王老吉做成时尚饮品,向全国乃至全球渗透。 施少斌介绍,近几年,王老吉通过冠名象棋赛、电视剧场和联拍电视剧等方式扩大企业资源半径,用资源传播品牌。施少斌表示,与肯德基的合作也是灌输企业这种“竞争力取决于资源半径”理念的一种途径。 据了解,肯德基在去年非典后决定增加保健性饮品并主动联系王老吉,就是看中王老吉的品牌。 在传播品牌的同时,王老吉近几年的经营业绩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平均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整个公司实现销售额3亿多元,其中王老吉一个品牌就达1.5亿多元。 -
08/06 2004
人物写实:施少斌以策划成就企业品牌
来源:中国医药报 记者:黄每裕 2004.08.03
作“为王老吉”的掌门人,近年来,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施少斌在企业策划方面最得了不少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把中华老字号“王老吉”的金字招牌重新擦亮了,使这个具有17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成为了国内同行中的佼佼者。
施少斌值得称道的成功策划有三个亮点:
——品牌租赁拓展海外市场。由于历史原因,广州和香港有两个“王老吉”。但香港的药厂商标意识很强,早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注册了“王老吉”商标,这成了广州王老吉开拓海外市场的一大障碍,最初,广州王老吉提出收购对方在海外的商标权,但未能如愿。于是施少斌施展谋略,改收购为租赁,并与对方签订了双赢协议。从此,广州王老吉拓展海外市场的瓶颈被打通,产品源源出口,创造了可喜的效益。
——公司更名整合优势资源。3年前,施少斌到广州羊城药业走马上任,今年2月,羊城药业更名为“王老吉药业”,但几年来,施少斌在策划各项市场营销工作中,一直不忘强化“王老吉”品牌,为打造品牌做着各种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不畏风险,以一掷千金的魄力全力而为,如今,王老吉人每年用在打造品牌上的钱达6000多万元,换来的却是王老吉牌子越来越亮,声誉越来越高,公司销售额也飞速递增。
——企业文化加强品牌建设。几年来,在施少斌“一定要领先半步求发展”的理念支撑下,王老吉药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策划了不少成功的大项目,比如:组建半职业化的“王老吉艺术团”和“王老吉足球队”,赞助共建“王老吉象棋俱乐部”和“广东王老吉象棋队”,并聘请“棋王”吕钦和许银川担任企业形象代表和产品代言人;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岭南药侠》;全年冠名湖南卫视《王老吉金鹰剧场》……所有这些,都是施少斌一手策划并亲自督办的。
今年才35岁的施少斌在企业策划中表现得非常老到,为此他赢得了业内策划同行的赞赏。6月底,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工人日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策划大会暨著名策划评选活动”中,施少斌荣获“中国十大策划领军人物”称号。 -
08/05 2004
南方都市报:中药不得用“消炎抑菌”描述功效
2005版《药典》规定:中药说明书必须脱“西装”
中药不得用“消炎抑菌”描述功效
●“扶正”“补气”取代“提高免疫能力”的西医说法
●“行气化滞”取代“解决消化不良”的西医说法
5年更新一次的《中国药典》即将出2005年版本,其中一则有关规范中药说明书的消息引起业内人士关注。根据《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市场上1400多种中成药功能的表述将全部实行规范化管理,西医药效学禁止出现在中药的说明书里。
中药功效多被“翻译”成西药用语
“不许用西药药效学用词,意味着‘消炎抑菌’这样的功效说明不能再用在中药说明书中”。一位中医药专业人士解释。目前很多中药描述功效都是用西医用语来“翻译”较晦涩的中医用语,比如提高免疫能力的中药,用中药的术语解释就是“扶正”或者“补气”;解决消化不良问题的中药,功效可称为“行气化滞”。尽管可以翻译,但是中药界专家认为,西化的功效表述和中式表达,本来就有差距,中医药理论和西医理论根基不同,所以药物定义也不同。
规范中药说明书会引起短期不适
但是,很多患者对中药专业的生涩词语不理解,若没有类似西药功效的“翻译”,可能让普通患者对中药产生更多隔阂,影响中药产品的销售。
王老吉药业(原羊城药业)总经理施少斌,让中药找回自己的定位,是中药规范化过程中相当关键的一步。但是,因为整个社会文化西化,许多年轻人对经典的中药用语相当陌生,可能会出现无法理解中药良方的真正意义。潘高寿药业副总莫国强也表示,中药需要和人们的现代消费习惯结合,用纯中化词,可能会引起暂时的宣传困难。
不过,制药界人士总体上对中药规范化表示认可。莫国强说,《药典》规范中药说明总体得到行业认可,潘高寿早在《药典》颁布前,就已经开始规范中药产品说明书,一些本很妥帖的西化术语,也已经换成中药术语。而施少斌则表示,希望《药典》出台后,有关方面给企业一个推广缓冲期,作为生产中药的厂家,今后会尽可能用浅显的中医术语,让老百姓明白;同时会针对中药知识对大众做一些普及教育。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 陈佳利 实习生 章立群) 链接《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的主体,被誉为中药界的“宪法”。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室主任钱忠直表示,2005版《中国药典》将突出中药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是中国对国家药典的第八次修改后的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