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活动/媒体报道

广州日报:GMP认证“后遗症”困扰药企

发布日期:2004/06/20

----------------------------------------------------------------------------

        2004年06月18日 09:56   来源: 广州日报   今年7月1日,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这道门槛将使2000多家制药企业面临停产,但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前景也并没有想象中乐观。中小企业出局腾出的市场空间将迅速被企业在GMP改造后扩大的产能填满,在银行巨额贷款带来沉重资金压力的同时,为通过认证投入的大笔资金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一系列认证的“后遗症”将令许多药企再度面临生存考验。   后遗症一 产能扩大过剩情况加剧   据悉,截至4月30日,我国已颁发GMP证书3000余张,涉及药品生产企业2706家,占总数的53%,但通过认证企业的总产量却占到了国产药品市场的85%。“一些中小企业出局腾出的市场空间非常有限,但通过认证的企业扩大的产能却远远大于这个市场份额。”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陶剑虹副所长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现在我国药品生产线的开工率只有40%左右,整体生产过剩的情况将进一步加剧。”   据王老吉药业董事长施少斌介绍,多数企业认为GMP认证势必会淘汰很大一部分企业,于是在进行GMP改造时,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产。但整个市场并没扩大,而且仍不断有新的药品生产企业加入,因扩产所导致的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可能在不久就会打响。   后遗症二 开工不足成本大幅提高   “GMP改造投资大笔资金进去,如果没有产品生产或者足够的产品产出,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潘高寿药业董事长魏大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他还指出,GMP改造少则投入几千万,多则上亿元资金,投入之后,企业产能扩大了,但生产线却开工不足,势必造成整个营运成本的增高。而且为GMP认证买的新设备、建的新厂房都需要维护和保养,再加上设备折旧费,仅这方面的开支就非常巨大了。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于明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企业的大投入是要有利润回报才行的,如果没有新产品或者更高利润来源作为补充,企业原有的利润将被稀释,整个经营成本将更高。   后遗症三 新产品和资金严重缺乏   据于明德介绍,目前有近一半的企业正在为寻求新产品而奔波,而同时,仍有大批企业在承受着GMP认证之后所带来的资金短缺、负债增高等种种阵痛。   据悉,许多企业在改造时盲目上生产线,有的甚至一口气上了胶囊、灌装、丸剂等多条生产线。生产线建成了,但企业手中却没有生产品种,于是有大批企业都在寻找新的品种,但目前我国药品研发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每年研发出的新药品种非常有限,僧多粥少的局面更加剧了一些企业急于求成的心理。“新产品难找就上普药,于是同类产品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魏大华颇无奈地告诉记者。   另外,一些中小企业在侥幸通过GMP改造之后,普遍感到资金的吃紧。一中型药企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厂投入很多钱进行GMP改造,企业目前的流动资金非常少。   后遗症四 GMP药品高价优势将消失   据悉,由于企业在进行GMP改造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在使用GMP生产线的过程中成本将提高20%左右,物价部门在定价时,往往对GMP药品有一定的价格扶持,一般来说,GMP药品的价格要比非GMP药品高30%左右。由于政府所定价为最高零售价,因此定价越高,对制药企业来说好处越大。   此前由于市场上还有相当数量的非GMP药品,GMP药品的质量和价格优势比较明显,但7月1日后,没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必须停产,非GMP药品无疑会最终退出市场。“当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时,GMP药品的高价优势就不复存在了,GMP药品未来一段时间肯定会降价。”施少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更有人士指出,以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政府药品定价的大幅下降,不久的将来,GMP的药品价格有可能比现在非GMP药品还要低。   解决办法   制药企业须进行创新节约成本   针对企业在认证之后的阵痛,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于明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进行创新来节约成本。   于明德认为创新包括管理、机制、产品、技术甚至经营理念等各方面。企业可对自身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堵塞浪费资源的漏洞,开发原创或仿创的新产品,采用新生产工艺或技术,从各个层面节省成本。   另外,经营理念的创新也非常重要。如对产能过分扩大的企业可以采取委托加工的形式来为其他有需要的厂家进行生产,目前江浙一带的很多制药企业都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很多企业都在为外资企业进行加工,中国廉价的生产和环保成本,成为外资做生产外包的好选择,这个市场将在未来几年快速发展。   同时,一些中小企业不妨进行联大靠强,将自己手中拥有的好产品、好品牌,利用大企业的市场资源,迅速发展起来。 专题策划:赵夙岚 专题撰文:黄佩